close

LOGO  

緣起與團隊轉型

一、環境意識─從關懷原始生態到打造永續城市

       一個都市的運作,可比喻為人類打造出來的生態系統,都市乘載的大部分人的生活,因此不只是非都市的自然環境需要被保護,永續的都市發展是必須的,十分有幸我們的團隊成員皆受過成大都市計劃系嚴實的訓練,能在永續都市發展的潮流中施上力氣。

       永續發展強調環境保護、公平與經濟效益,我們計劃邀請專家針對低碳交通、參與式規劃與都市紋理再生進行講座與對談,討論台南在地化的議題,讓市民學習並互相討論何者為適合台南的永續都市發展,並經由工作坊實際將永續城市的概念設想、並操作到自身生活的環境,最終擬定屬於台南市民的永續政策白皮書,提供台南市政府參考。

       低碳交通於環境保護上的貢獻是顯而易見而普遍為眾人知之,然參與式規劃較鮮為人知,其類似近來台灣逐漸覺醒而提倡的開放政府、公民參與,唯其聚焦於都市規劃的參與,旨在透過各權益關係人的參與,使的規劃之利益不會傾向於單一族群,而使都市生活環境更符合公平正義。

       我們認知到M型社會並非一個永續的社會發展型態,假若每個人都是社會動能,則每個人的知識或經濟能力越強,這個社會的發展動能便越強,而能使社會擁有強而有力的前進腳步,因此弱勢族群的每一份子亦是都市規劃應該盡力照料到,並更需花費力氣去提升的,推廣參與式規劃一大主因乃出發於此。

       而都市舊紋理的活化與再生則是屬於都市經濟的永續,舉例而言,如飛雁新村、德慶溪等古都舊紋理,若加以重視、活化再利用,便能成為迷人而具有休閒功能的藍綠帶,活化周遭社區,也活化了市民的身心靈,從而對都市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都市再生不僅可發生在建築上,亦是我們欲傳達給市民的理念。

 

二、召集人初衷:第三部門的啟發

在台灣的規劃體制中,計畫初期通常只舉辦了蒐集意見的公聽會,但後續的規劃未能持續的讓民眾參與,導致計畫推出後,因為剝奪人民財產,造成民眾強烈的反彈。這令我思考,究竟這個體制究竟出了什麼問題,導致衝突不停的發生?

國外的規劃體系,和台灣比起來,除了政府、開發者與民眾,還多了一個「第三部門」的存在,可以處理規劃時各方的衝突,而這樣的第三部門,在各國的規劃體系中並不陌生。為什麼台灣沒有這樣一個可以直接參與規劃的第三部門?是缺乏法令的規定?又或者是我們的公民社會不夠成熟?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促成第三部門的產生?

國外規劃已進步到由民間提出需求,再由規劃師轉譯成計畫,也就是「參與式規劃」。希望能夠嘗試著從第三部門的角度出發,改變現在由上而下的規劃體制,成為由下而上的「參與式規劃」。但若要推動參與式規劃,現況有兩個問題:

  1. 計畫體制中,民眾參與管道不全:公聽會通知制度未隨時代進度(僅登報週知),公聽會僅作為意見蒐集,但後續規劃參與管道少。
  2. 民眾對於都市計畫的不了解,且不關心都市環境及與自身無關的公共事務。

兩者是雞生蛋、蛋生雞的問題。現階段雖然台灣的公民意識逐漸抬頭,但仍有許多民眾不關心都市環境以及「與自身無關」的公共事務,以及對都市計畫不了解,例如:常聽到民眾在公聽會中反映的是水溝堵塞、路燈壞掉等非都市計畫面向的問題,導致官方認為難以將民意納入規劃。

都市計畫的硬知識仍未有效的傳遞給大眾,造成民眾就算有心想參與規劃,也往往不得其門而入。同時,土地及都市計畫的民眾參與機制仍未隨著時代進步,往往都是等到計畫要發布時,民眾才發現自己的權益受損了,必須起身抗爭,這是我們不樂見的結果。因此,必須要讓都市計畫知識更普及於大眾,同時推動計畫體制的改革,才能有效改變現況一再發生的問題,也就是達到「預防」的功效。

起初選擇從南鐵這個計畫出發,是因為它是一個「眾人關心」的議題,且符合地利之便(我們多為南部學生),要推動改革較為容易。但我們逐漸發現,從南鐵案出發不見得是一個好選擇,因現下狀況已落入東不東移的意識形態對立,但地下化的必要性、地下化對於大台南市的都市發展等,皆未曾好好地被討論。必須跳脫這個框架,思考什麼才是對整個大台南都好的都市發展,並讓民意能夠真正落實到大台南的規劃之中。

同時,過去因團隊自身的立場未能有明確的共識,導致操作方向不當,也經歷了一些外界的批評,文章撰寫上思慮不夠周延,我們會再努力學習、修正文章,也重新檢討了整個團隊的運作方向,希望能在歸零後再次出發。除此之外,「媒體」這個名稱容易讓人誤解我們只做報導,「獨立」也容易讓人誤解為台獨分子,實有改名的必要。

 

三、都市公民參與基地

「都市公民參與基地」,取其縮寫「公雞」,有種把人喚醒的意象,期待藉由一系列的活動,提升民眾對於都市環境的意識,讓民眾意識到即使沒有艱深的技術和知識,也可追求更好的都市品質(例如:綠色交通、景觀、生活面的東西)。

「都市公民參與基地」之英文名稱為Citizen-Participation Rooster (CPR),我們也期許自己扮演「都市急診」的角色,針對在地都市計畫議題,進行團隊行動。

我們將會先把「參與式規劃」的概念介紹給民眾,並且挑選出南鐵議題中,對於台南來說最迫切的議題─「綠色交通」、「都市再生」來進行深入的探討,舉辦講座、工作坊等等,希望提升民眾對於永續都市環境的關心及想像,並提升都市舊有紋理再生、永續利用,最後再帶回「南鐵議題」來進行討論,並期待透過最後數十場工作坊,能收斂成民眾對於「軌道運輸都市發展」的願景白皮書。而後不只是南鐵議題,我們也希望挖掘更多台南的議題,進行主題式的探討及行動。

 

目標

短期─提升民眾對都市空間的關心,並普及都市計畫概念

目標:促進民眾對於都市空間的關心及想像,並提升民眾參與規劃的意願。

主題:參與式規劃、綠色交通、都市再生。

形式:舉辦講座、工作坊、導覽、行動。並持續撰寫文章,繪製插圖,以及分享都市觀察與都市想像的國內外案例。

 

中期─推動規劃體制改革,並凝聚出大台南都市願景

目標:從台南市開始,改革規劃體制,透過參與式規劃,凝聚出有民意基礎的大台南軌道運輸都市發展的願景。

形式:

  1.  透過ICT技術(製作APP),讓都市計畫能更快地傳達給民眾。
  2.  推動台南市自治條例修法,修正不合理的規劃體制。
  3.  藉由工作坊凝聚出民眾對於台南市軌道運輸都市發展的想像,與公部門持續對話,藉而達成共識,制定白皮書或公約。

 

長期─影響全台灣的都市計畫制度、向下教育紮根、議題行動團隊

目標:複製台南市的參與式規劃經驗,向外拓展至全台各地,並透過向下教育紮根,提升全體國民對於都市空間的關心及想像。並希望透過在地議題,組成行動團隊,進行都市針灸。

形式:

  1. 推動全國性的修法。
  2. 與各年齡層學校簽約,推廣課程。
  3. 延攬更多規劃人才,帶領民眾一同組成行動團隊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都市公民參與基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